【腾讯云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

读此文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
1964年12月26日,毛主席邀请了陈永贵等人来参加他的71岁生日宴。

宴会上,毛主席对陈永贵嘘寒问暖,十分热情,在座的其他中央领导对陈永贵也是关怀有加,唯有刘少奇显得有些冷淡。

宴会结束后,陈永贵感慨的说道:“他连眼皮也不抬一下”。

毛主席生日宴会

那么,刘少奇为何对陈永贵这样的冷淡?陈永贵又为何能参加毛主席的生日宴会?

“眼皮也不抬一下”

1964年12月26日这天,毛主席的生日宴会上发生了极其尴尬的一幕,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对毛主席邀请的客人陈永贵十分冷淡,在众人欢声笑语之时,刘少奇却对陈永贵不理不睬,甚至看也不看一眼,这是怎么一回事?

1964年,中央人大会议在北京举行,前来参会的人员中除了中央的高级领导之外,还有来自各个地方的代表,在参会的一众人员中,有一位看起来与众不同的代表。

陈永贵

此人大概50岁上下,长相憨厚,身穿黑布棉衣,头戴白毛巾,活脱脱的一幅老农民模样,这个人就是大寨大队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贵。

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,陈永贵凭借着自己在大寨所做出的优异政绩获得了组织的认可,从而获得了参加中央会议的机会。

12月26日这天,陈永贵像往常一样,在散会之后就跟随着人潮向外面走去,想要去食堂吃饭,就在这时,陈永贵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叫他的名字。

陈永贵

“陈永贵同志,请等一下。”

陈永贵一回头,发现叫他名字的不是别人,正是周总理。

周总理一边喊着陈永贵的名字,一边快步向他走来,看到总理来到眼前,陈永贵有些激动,忙问道:“总理,叫我有啥事?”

周总理

周总理笑容满面的说道:“陈永贵同志,今天你就不要到食堂去吃饭了。”

听到周总理不让他到食堂吃饭,陈永贵十分惊讶,一下子就愣住了,但很快,周总理就补充道:“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,他让我请你来参加他的生日宴,你就不要到食堂去了。”

听到毛主席邀请自己参加他的生日宴会,陈永贵是又惊又喜,这是他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,在周总理的带领下,陈永贵怀着激动和紧张的心情见到了毛主席。

毛主席与陈永贵

一见到陈永贵,毛主席就兴奋的上来握住他的手,和蔼可亲的说道:“永贵同志,你好啊。”

面对毛主席的热情举动,陈永贵有些不知所措,连话也说不出来了,只能同样紧握住毛主席的手,咧着嘴笑。

接着,毛主席就让陈永贵和自己坐在了一桌。此时,陈永贵才发现,原来,毛主席请的不只有自己一个人,还有其他的农民代表,工人代表,以及解放军,科学家,还有很多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。

陈永贵与毛主席

只不过毛主席这一桌坐的都是农民和工人代表还有科学家,高级领导人都坐在别的桌。

在一众的高级领导中,陈永贵一眼就看到了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,刘少奇正坐在和陈永贵相邻的桌子上,其他的领导们看到陈永贵都热情的和他打招呼,唯有刘少奇一直低着头看文件,神情严肃,连眼皮都不抬一下。

看到刘少奇如此的忙碌,陈永贵也不好主动打扰他,一直到宴会结束,陈永贵都没能和刘少奇说上一句话,这件事情也就成为了他的遗憾,即便是过了很久,陈永贵仍然对此念念不忘,一提到这件事,他就忍不住感叹道:“他连眼皮也不抬一下,连句话都没能说上。”

刘少奇

当然,那时候的陈永贵不会知道刘少奇为何要这样做,直到多年之后,他才理解刘少奇当时的举动。

感同身受

1964年,陈永贵参加毛主席的生日宴会时,刘少奇只顾着看文件,而对陈永贵置之不理,多年之后,陈永贵终于理解了刘少奇当时的举动。

陈永贵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,在1964年之前,陈永贵的职务只是大寨大队的党支部书记,在此之前,他从未到过北京,更不要说参加毛主席的生日宴会了。

陈永贵

陈永贵出身贫苦,在幼年时就失去了父母,成为孤儿的他从小吃着百家饭,穿着百家衣长大,因此,他一生都对农民抱有深厚的感情。

由于出身贫苦,陈永贵对那些为穷人做主的共产党抱有很大的好感,解放战争时期,中共每解放一地,就会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,陈永贵作为一个穷苦农民,积极的拥护土改运动,并加入了当地的农会。

由于对党的政策真心拥护,再加上抗日战争时期,陈永贵曾经多次暗中帮助地下党,因此,1948年,作为农民的陈永贵被批准入党,新中国成立后,陈永贵又担任了大寨大队的党支部书记,正式的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。

陈永贵

那时候的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公社,党支部书记更是不计其数,但在全国不可胜数的公社和村书记中,陈永贵和他的大寨村却能脱颖而出,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这靠的就是陈永贵的认真能干。
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在中国一直流传着两句尽人皆知的口号:农业学大寨,工业学大庆。所谓的“农业学大寨”指的就是要学习陈永贵的大寨模式。

1963年,三年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还未完全过去,陈永贵所在的大寨大队又在这一年接连遭遇了干旱、洪水、冰雹,霜冻等自然灾害,不仅粮食减产严重,连村里的房屋都被洪水冲毁了大半。

陈永贵

在这种绝境之下,陈永贵带领大寨的村民们埋头苦干,恢复生产,重建家园,在这个大灾之年,大寨不仅没有出现颗粒无收,村民流离失所的惨状,反而还实现了粮食大丰收,并向国家缴纳了24万斤粮食,可以说是创造了人间奇迹。

很快,大寨的事迹连同陈永贵这个名字都一并传扬开了,先是在昔阳县,接着是山西,最后连中央都对大寨的事迹有所耳闻。

1964年3月,毛主席乘坐专列南下,视察各个省份的农业发展情况,在接见山西省委书记时,毛主席听说了陈永贵的名字和事迹,顿时就来了兴趣,在经过进一步的了解之后,毛主席对陈永贵就更加的欣赏与重视。

毛主席

因此,当陈永贵于这一年的12月来北京开会时,毛主席才会专门邀请他来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,并对他关怀有加。

由于陈永贵在农业领域做出的表率和突出贡献,1974年,中央有意提拔陈永贵为国务院副总理,当周总理把这个决定告诉陈永贵时,立刻就遭到了他的拒绝,理由是“文化水平不高,不宜到国务院工作。”

周总理在了解了陈永贵的疑虑之后,对他进行了耐心的劝导,最终使得他同意接受这一职务。

周总理

1975年1月,陈永贵正式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,总管全国的农业工作。成为副总理之后,陈永贵日理万机,忙的脚不沾地,有时连吃饭睡觉的时间也没有,直到这时,他才理解了刘少奇当初为何在宴会上只顾低头看文件,而没有时间理会他了。

因为当时的刘少奇担任了国家主席,负责主持一线工作,就如同陈永贵如今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,要总管全国的农业工作一样,要时刻冲在最前线,所以很多时候,也就无暇理会其他。那么,陈永贵这个农民副总理是怎样的呢?

“布衣宰相”

1975年,国务院的工作会议上出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一幕,在一众衣装板正,文质彬彬的干部中,竟然出现了一名老农民。

陈永贵

这名参加国务院会议的老农民就是我国的第一位农民副总理陈永贵。

白毛巾,旱烟袋,黑棉袄,这是陈永贵留给世人的印象,即便是在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之后,陈永贵也仍旧不改从前的装扮,用他自己的话说,这叫“不忘本”。

毛主席每次看见陈永贵还是这幅装扮,都要说上一句“你还是老样子”,陈永贵听完也只是嘿嘿的笑。

毛主席

事实上,陈永贵除了在衣着上保持农民的打扮外,在工作乃至生活中也仍旧保持着农民本色。比如在当上副总理之后,陈永贵原本可以将自己的户口迁到北京,拿国家工资,但他却没有这样做,仍旧将自己的户口留在了原籍,每个月只拿着微薄的薪水。

当时,国家专门为陈永贵配备了汽车和专门的住房,还有警卫员,厨师等,但对于这些,陈永贵却十分的不习惯,没过几天,他就调走了给他做饭的厨师,这倒不是因为这位厨师犯了什么错,只是因为陈永贵想吃些家常便饭,而这位厨师不会做罢了。

陈永贵每天吃的都是一些粗茶淡饭,有时候,一碗粥,几根咸菜,就算是一顿饭,就算来了客人也是如此。

陈永贵

有一次,同为国务院副总理的纪登奎和上将陈锡联一起去看望陈永贵,说要来尝一尝陈永贵老家的拉面,炊事员见有客人,就去买了一只鸡,谁知陈永贵在看到鸡后就说道:“人家是来吃面的,你买鸡干啥,咱们家就这个伙食。”

除了生活上节俭之外,陈永贵还是个不折不扣的“工作狂”,有一段时间,陈永贵住在北京的京西宾馆,那时候,他才刚刚接手国务院的工作,按照中央领导的作息惯例,一般是晚上办公,白天休息。

因此,白天有半天的时间,陈永贵是可以休息的,但是一心想着工作的他却怎么也休息不好,只要一想到不工作还要消耗粮食,他就难受的不得了,心急如焚的在房间里走来走去。

陈永贵

当上中央领导人不久,陈永贵就搬进了钓鱼台国宾馆居住,但是向来简朴的他实在无法适应钓鱼台的生活,只在这里住了二十几天后就向毛主席提出要搬出去,一边到全国做调研,一边工作,这得到了毛主席极大的赞赏。

1980年,陈永贵卸去了一身职务,重新成为了一位普通人,不再是领导人的他却仍旧关心国家的农业发展,在北京的某农场担任了顾问,为他所热爱的农业事业继续做贡献。

从农民到副总理,陈永贵的人生经历不可谓不传奇,但是在巨大的权利与荣耀面前,他却能永葆本心,始终保持农民的本色,也难怪大家会送给他“布衣宰相”的美誉了。

陈永贵

看完陈永贵参加毛主席生日宴的故事,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。

由于平台规则,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,才会被认定为铁粉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可以点个“关注”,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,快速实现日志分析、应用搜索,首购低至4折
Top